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>他山之石

简析“三个全覆盖”的施政理念和功能启示

来源:[db:来源]|发布时间:2012-05-22|浏览次数:163

实施“三个全覆盖”,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创新工作案例。从实践操作层面看,工作队员积极性高涨,工作创新和工作实绩不断涌现,基层工作力度加强,群众拥护称赞;从施政方略上看,符合执政为民要求,符合群众的新期待,得到了上级及新闻媒体的肯定和关注,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施政理念,有着内涵丰富的功能作用。

近年来,中央上层对“三农”工作从政策引导、资金扶持、技术人员帮促等方面,倾注了大量力量,农业发展、农村稳定、农民受惠已成不争的事实,农民群众幸福指数跃上新高。但从历史看农村工作欠账较多,农村工作力量相对还比较薄弱,所以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势所必然。一个地区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模式,实现其施政方略,背后一定蕴含着某种发展理念。实施“三个全覆盖”,体现了四个施政理念:着眼于实现执政为民的新要求。新形势下,中央反复强调坚持以人为本、执政为民。民警联村、民生代办运作模式主要体现了为民服务、为民办实事;第一书记驻村联户工作的内容则更加宽泛,除积极为民办实事好事外,还要从基层党建、农村发展和稳定大的框架下开展工作,从根本上说还是为民谋利益。通过驻村干部与农民面对面交流,了解农民所思、所忧、所盼,促进惠农政策落实,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,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,这就是为民创造最大的利益。着眼于破解农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。无论是算历史账、现实账还是感情账,加强“三农”工作都是各级党政的应尽之责。当前,农业农村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,也面临新的矛盾和困难。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后,现代农业新型生产主体缺乏;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、民主政治建设滞后,农民教育问题相对突出;农民和基层解决问题的资源、能力、信息都有限,这些问题都有赖于各级党员干部“知三农”、“懂三农”、“帮三农”。着眼于适应农民群众的新期待。新形势下农民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,而且对人文关怀、精神文化、干部作风、农村稳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当前,“三农”问题错综复杂:土地流转、邻里纠纷、宗族矛盾、留守儿童、家庭关系、农民工问题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。面对群众的新期待,仅靠简单地送钱送物,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也不能满足人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。这就要求机关干部真正“沉”到基层,“三问于民”,摸清需求,对症下药,才能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。“三个全覆盖就是要搭建干群真情交流互动的平台,纾解农民心结,促进农村和谐发展。着眼于树立党员干部的新形象。实现邹城跨越发展,干部是第一要素、作风是第一保障。作风在一线养成,形象在基层提升。到不到基层群众中去,对群众的感情就不一样,作决策的起点、抓落实的力度就不一样。机关干部下农村会形成一种“互补”关系,机关干部应向农村干部学经验、学技术;农村干部同时也会从机关干部身上学到知识、信息、资源和看问题的高度。机关干部只有深入农村一线,与群众融为一体,才能接地气、鼓士气、增底气,也才能接受教育、转变作风、提高能力。

我市实施的“三个全覆盖”惠农工程,是一项沉入基层的民情大调查,是一次干群相融的亲民大行动,也是一次真刀实枪的干部大练兵,必将带来全方位实践成效。一是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。党群干群关系有人比喻为“鱼水关系”、“血肉关系”、“舟水关系”、“种子与土地关系”等。这只是形象比喻,现实中的党群干群关系不会自然生成。干群关系真正转化为鱼水关系,必须具备条件,搭建干群互动交流的平台。驻村干部通过走访群众,分类拉出清单,摸清村情民愿,为做好下步工作奠定基础;通过为民办实事、解决具体困难,就能赢得群众。机关干部既做到“身入”,又做到“心入”,与群众情感和鸣,心声和频,目标同向,力量同聚,就能与群众建立“一家亲”的关系。党的为民形象就能在群众中体现,党的群众路线就能在基层落实,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就能在一线检验。二是能进一步摸清村情民情。做好一项决策,推动工作实践,必须“真调研”。广大包村干部带着感情进村入户,调查了解每个人、每一户、每个村的基本情况、生活发展愿望、困难和问题,然后梳理排队,积极采取措施,尽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各类利益需求;对于现实办理不了的问题,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,纳入决策“盘子”。各级各部门只有主动地把群众的情绪作为决策的“第一信号”,把群众利益放在“第一位置”,把群众需求作为“第一追求”,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,到群众积怨的地方去理顺情绪,才会纾民怨、解民忧、惠民生。三是能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。干部作风不是空谈出来的,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历练。干部在基层接受锻炼,要做到“有心”, 要有一颗善心,心善才能为群众服务办事;要做到“有能”,有了能力和本领,干事才有支撑,尽责才有依靠,成事才有保证;要做到“有法”, 对于包村干部而言,抓不抓落实,反映的是工作作风问题;会不会抓落实,反映的则是工作方法问题。抓落实的重要方法就是抓实事、抓专题、抓重点。四是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稳定。农村稳定程度取决于农村实际问题的化解力度。包村干部在农村宣讲各级形势政策,疏通情绪,让群众“眼睛亮”;为群众办实事好事,与群众互动交流,让群众“心里暖”;民警联村送法律化解矛盾,维护治安,让群众“身体安”。把问题解决在人、在村,往上做到不出镇,就能保障农村和谐稳定发展。五是能进一步推进农村发展。农村发展是个“大概念”,任何积极的变化都可称之为发展。各地通过开展机关干部进农家、利民实事、政策法规、信息技术、文明新风“五进农家”活动,实现“四个在一线”: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,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,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,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。包村干部的工作不是线性模式,它应是立体模式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提供信息技术服务,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教育,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,协调资金物资,兴办农村小型企业,进行产业结构调整,这些包村工作实践都会带来农村新一轮的发展变化。

 

作者:孙儒

 
Copyright © 2023 三个全覆盖 鲁ICP备05025853号-3 XML地图